风流才子李叔同为何出家?好友夏丏尊:没有我,他也许不至于出家
1927年初夏,虎跑泉声如旧,西湖畔的树影在夕阳下摇晃。夏丏尊陪同几位学生散步至湖心亭时,忽然想起九年前一段往事——同样的亭台,同样的茶香,只是李叔同已披上灰色僧衣,再也不是那位风流倜傥的“翩翩公子”。这短暂的回忆,成了后来夏丏尊每每自责的源头,也为世人留下了
1927年初夏,虎跑泉声如旧,西湖畔的树影在夕阳下摇晃。夏丏尊陪同几位学生散步至湖心亭时,忽然想起九年前一段往事——同样的亭台,同样的茶香,只是李叔同已披上灰色僧衣,再也不是那位风流倜傥的“翩翩公子”。这短暂的回忆,成了后来夏丏尊每每自责的源头,也为世人留下了
在成为弘一法师之前,他是李叔同,一个活得无比“有意义”的天才。
天不拘兮地不羁,心头无喜亦无悲,却因锻炼通灵后,便向人间觅是非。
2025年,是丰子恺先生逝世50周年,也是他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(浙一师,杭州师范大学前身)111周年。
盛夏的春晖中学,绿荫如盖,古韵悠然。矩堂内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同心议政会”开得热火朝天。民进春晖中学支部、民盟春晖中学支部和当地统战干部围坐一堂,围绕“青春之城”人才引育、产教融合发展等课题展开讨论。这样的场景,在春晖中学已是常态。
说是百年,实际上是90年。书名“十万个为什么”,这并非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首版的《十万个为什么》,而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(Илья Яковлевич Маршак 伊利亚·雅科甫列维奇·马尔夏克,1895-1953)于1929年出版的科普名作《十万